編者語:高校作為意識形態(tài)工作的前沿陣地,肩負著研究宣傳馬克思主義、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的重要任務。近年來,煙臺大學牢牢把握意識形態(tài)工作領導權,始終把黨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首位,強化政治意識,提高組織引領能力,將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教育融入學生成長的全過程,站穩(wěn)守好意識形態(tài)工作前沿陣地。10月18日,《大眾日報》大眾教育版頭條刊發(fā)《煙臺大學堅持立德樹人,強化思想引領,加強師德建設——為學生點亮理想的燈》報道,現(xiàn)轉發(fā)如下。
“沒想到,校領導又來我們課堂了!”煙臺大學人文學院的學生王燕青說。本學期伊始,煙臺大學校領導分頭走進學生課堂聽開學第一課,這已是全體校領導連續(xù)第三個學期聽開學第一課。不時走進課堂,傾聽學生成長的困惑與成功的喜悅,切實加強對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領導,已成為煙臺大學思政教育的常態(tài)。
講政治
強化思想引領筑牢精神之基
“當前,伴隨著改革開放不斷推進,受互聯(lián)網(wǎng)傳播等因素影響,各種各樣的社會思潮不斷涌現(xiàn),要牢牢掌握意識形態(tài)工作領導權,旗幟鮮明講政治。”在日前召開的煙臺大學意識形態(tài)工作座談會上,校黨委書記張偉強調,“意識形態(tài)工作是黨的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一刻也不能放松和削弱。”
辦好高等教育,必須堅持黨的領導。在今年召開的煙臺大學第四次黨代會上,學校確立了建設特色鮮明、部分學科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高水平大學的奮斗目標,提出“一二三”戰(zhàn)略部署。其中“一”就是全面加強黨建思想政治工作。學校全面落實從嚴治黨主體責任,做到任務落實不馬虎、陣地管理不懈怠、責任追究不含糊。建立學校黨委、學院黨組織、基層黨支部“三級聯(lián)動”的機制。校級層面,著重處理好“黨委領導”與“校長負責”的關系,確保黨在高校的領導地位;學院層面,執(zhí)行好黨政聯(lián)席會議制度,強調院長和書記對學院黨的建設負有共同責任;基層黨支部層面,在抓好規(guī)范的同時更好地激發(fā)創(chuàng)新活力,切實解決黨務和業(yè)務“兩張皮”問題。學校制訂《中共煙臺大學委員會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宣傳思想工作的實施意見》《煙臺大學黨委意識形態(tài)工作責任制實施細則》等文件,建立黨委統(tǒng)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黨委宣傳部牽頭協(xié)調,相關部門和學院共同參與的體制機制。學校與二級單位黨組織簽訂意識形態(tài)工作責任書,確保把意識形態(tài)工作主體責任不折不扣落到實處。
加強理論武裝是黨的思想理論建設的首要任務,也是掌握意識形態(tài)工作領導權的關鍵所在。學校抓住領導干部這個關鍵少數(shù),定期召開黨委中心組(擴大)會議,加強理論學習。學校出臺年度理論學習安排意見,加強對二級單位中心組的學習指導與跟蹤,鞏固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增強師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認同、政治認同、情感認同。著眼師生對精神文化生活的新要求,積極利用微博、微信、微電影等新媒體創(chuàng)新話語表達,把抽象的道理講具體、講生動。加強對課堂教學、論壇講座、校園網(wǎng)絡和學生社團的管理。
接地氣
讓思政課給大學生更多獲得感
思政課是立德樹人的“關鍵一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思政課水平高不高、效果好不好、陣地牢不牢。煙臺大學充分發(fā)揮思想政治理論課主渠道作用,切實引導廣大學生正確認識世界和中國發(fā)展大勢、正確認識中國特色和國際比較、正確認識時代責任和歷史使命、正確認識遠大抱負和腳踏實地,不斷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學校把馬克思主義學院建設作為加強黨的思想理論建設、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指導地位的重要舉措,在機構設置、崗位設置、人員配置、人才培養(yǎng)與引進、經(jīng)費保障等方面給予充分支持。按照標準劃撥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專項經(jīng)費,大力支持教師開展學術交流、社會考察和教學研究。思政課建設注重理論和實踐相結合、育德和育心相結合、課內和課外相結合、線上和線下相結合。思政課教師注意把理論教學和學生的學習、生活結合起來,回答學生關心的問題,解除學生的思想困惑,增強課堂教學的感染力;積極開展教學手段創(chuàng)新,普遍運用多媒體、網(wǎng)絡等教學手段,探索啟發(fā)式、互動式教學。學校以品牌課程、教學名師的良好師德師風帶動提高思政課質量和水平。學校獲評“山東省理論大眾化示范點”單位、首批山東省“德耀齊魯?shù)赖率痉痘亍保瑩碛惺±碚摻ㄔO工程重點研究基地、省輿情研究基地。馬克思主義學院趙文靜教授主持的“馬克思主義經(jīng)典著作研讀工作室”入選山東省高校思政課教學名師工作室,獲批多項思想政治類教研、科研重點項目。學校持續(xù)加強思政課在線課程建設,《形勢與政策》在線課程上線一年,點擊量即達22萬次。
強師德
當引領社會價值的時代先鋒
“教師的思想政治素質和道德情操,直接影響著青年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養(yǎng)成,決定著人才培養(yǎng)的質量,關系著國家和民族的未來。”煙臺大學校長郭善利說,學校在引進人才時不僅注重學歷、職稱等硬條件,更要對其思想政治素質進行全面考察,看其是否熱愛教育這份事業(yè)、熱愛學生這個群體。
今年9月,學校成立黨委教師工作部,建立黨委統(tǒng)一領導、黨委教師工作部統(tǒng)籌協(xié)調、相關部門合力推進、二級黨組織發(fā)揮主體作用的教師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機制。強化師德師風考核,在人才引進、職務評聘、年度考核、評獎評優(yōu)等工作中,實行師德和思想政治考核“一票否決制”。健全師德建設長效機制,不斷提高教師的思想政治素質和職業(yè)道德水平。通過“煙臺大學師德標兵”“煙臺大學優(yōu)秀輔導員”“我最喜愛的大學老師”評選等活動,引導廣大教師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既當好“經(jīng)師”又當好“人師”。學校組織教師參加“加強師德修養(yǎng)做黨和人民滿意的好老師”專題網(wǎng)絡培訓,結合教學科研、社會服務開展師德教育,鼓勵教師參與調查研究、學習考察、掛職鍛煉、志愿服務等實踐活動,切實增強師德教育實效。學校涌現(xiàn)出眾多先進教師典型,如堅定跟黨走、愛國勇奮斗的溫俊峰院士,山東高校十大師德標兵關濤、李慶忠,為救學生被車撞傷的“最美媽媽老師”聶惠瑛,勇救落水兒童的輔導員劉運正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