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要聞 首頁 > 煙大新聞 > 學校要聞 > 正文
【本站訊】12月8日上午,黨委書記張殿臣、副校長孫祥斌、宋中民、郝曙光、王強、畢可志到生命科學學院進行調研,與學院黨政領導班子成員、學科與專業負責人以及教師代表進行深入座談。黨委組織部、黨委(學校)辦公室、黨委學生工作部(處)、教務處、研究生處、發展規劃與學科建設處、科技處、人事處、實驗室與設備管理處負責人參加。
生命科學學院匯報了學院“十四五”發展規劃推進落實和2022年目標任務完成情況、2018年以來主要工作開展情況,梳理了問題與不足,提出了下一步重點任務與主要措施。有關部處室立足學校和生命科學學院實際,圍繞加強黨建引領、優化學科結構、強化師資引育、提升研究生聯合培養質量、加大平臺建設與項目申報力度、抓好實驗課程教學環節、促進學生實習就業、落實安全管理責任、提升大型儀器設備共享等事宜進行了交流與溝通,提出了針對性的意見和建議。
孫祥斌、宋中民、郝曙光、王強、畢可志就生命科學學院全面推進師資隊伍建設、專業與課程建設、有組織科研、實驗室管理等工作作了講話,提出了指導性意見。
張殿臣在總結講話時指出,生命科學學院可追溯至1985年建校伊始由北京大學援建的生物化學專業、微生物學專業和清華大學援建的生物化工專業和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學院起點高、發展快、勢頭好。多年來,學院在人才培養、科技創新以及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等方面取得突出成績,培養出以國家杰青、長江學者等為代表的一大批優秀人才。
張殿臣對生命科學學院近期工作成效予以肯定,要求學院認真總結經驗,心懷“國之大者”,強化使命擔當,扎實服務國家和省市重大發展戰略需求,發揮優勢、打造品牌,持續推進事業高質量發展。他強調,學院領導班子要加強建設,成為事業發展堅強有力的主心骨。領導干部要在“領”上下工夫、見成效,深入分析、準確把握面臨的機遇與挑戰,把準形勢、聚焦重點難點,團結帶領廣大師生員工攻堅克難、奮發進取。要在“謀”上下工夫、見成效,切實加強統籌謀劃能力,抓好學院頂層設計,堅持高點定位、系統謀劃、深入研究,真正做到抓關鍵、管長遠。要在“干”上下工夫、見成效,勇于擔當作為,做到以上率下、狠抓落實,不斷強化工作成效。一是要抓好黨建工作,以黨建引領學院特色發展、高質量發展。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切實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大力倡樹“嚴真細實快”的工作作風,在黨建工作科學化、規范化、制度化基礎上,充分釋放高質量發展的內生動力,持續以高質量黨建提升高質量發展成效。二是要優化專業建設,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要整合資源,采取有力措施推進一流專業建設,按期達到國家級和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標準,順利完成專業認證工作。要加強溝通協調,持續強化校地校企合作辦學和聯合培養研究生工作,著力加強生物制藥專業校企共建工作,實現專業與區域重要產業密切對接與深度互動,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輸送更多優秀人才。三是要加強學科建設,堅持統籌協調,全面推進3個一級學科全面發展。要充分發揮學院工科、理科、農科交叉融合的優勢,明晰目標任務、充分整合資源,強化政策導引,持之以恒地落地落實。要打造高質量師資隊伍,增強凝聚力、向心力,激發積極性、主動性,使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智往一處謀,突出亮點、凝練特色、提升水平。
張殿臣要求生命科學學院以開發區科教園區建設、啟用為契機,堅定事業改革發展的信心與決心,加強調研、科學規劃、優化布局,穩步推進機制創新、大力激發發展活力,實現“騰籠換鳥”“鳳凰涅槃”。一是要解放思想、創新思路,做好謀篇布局。要敢于打破舊有的體制機制藩籬,持續完善學院事業發展路徑、細化舉措。要科學規劃并建設好學院在開發區科教園區的實驗室、科研教學等平臺,既滿足當前實際需求又預留合適發展空間,為高水平人才培養、科研創新與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堅實保障。二是要團結拼搏、凝聚共識,共謀學院改革發展。要深入細致地開展師生員工思想政治工作,讓大家充分了解開發區和新校區,充分認識科教園區的重大意義,畫出最大的同心圓,合力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學術高地、人才高地、智庫高地、成果轉化高地。三是要發揮優勢、深化融合發展。要全面對接駐地高新技術、高新產業企業,持續深化產教融合、產才融合等有效模式,加快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深度融合,實現共贏發展。要善于利用園區位置、環境、資源等優勢,打造并強化學院的優勢和特色,努力使學院成為學校聯系、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樞紐和橋梁,勇做全校校城融合、產教融合的標桿與示范。
生命科學學院班子成員一致表示,將認真按照學校黨委的部署安排,凝心聚力、銳意進取,加強頂層設計、明晰發展規劃、細化實化措施,全面加強學院人才培養、學科科研、師資隊伍建設等各項工作,提升學院內涵發展水平,為學校高水平大學建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來稿時間:12月9日 審核:孫云茂 責任編輯:陳靜
